8月5-9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IUPAC)第36届国际溶液化学大会在中国西宁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所主办,天津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过程过程研究所协办,大会聚集了来自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22个国家和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超过230余位专家、学者。中心教师邓天龙教授、周桓教授、余晓平博士、王士强副教授、闫波副教授、海洋与环境学院外籍教师Umarbek Alimov副教授以及溶液化学与分离技术团队的博士后、博硕士生一行26人参加了大会,充分展示我校近些年来在溶液化学领域的科研创新进展和人才培养成果。中心教师邓天龙教授担任大会执行副主席。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溶液化学在行动-从基础研究到大规模工业应用”,会议围绕离子液体、溶液热力学、溶液的生物效应、溶解现象和相平衡、溶液结构和动力学、超临界流体、胶体与界面、计算溶液化学和工业应用溶液化学等9个议题进行研讨。中心主任天津市特聘教授邓天龙主持专题报告、并做了题为“Thermodynamics, Phase Equilibria and Phase Diagrams on the Salt Lake Brine Systems”的大会邀请报告,向国际同行展示了近年来在溶液热力学、相平衡与相图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会议期间,我校盐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陈尚清参加了10位国际溶液化学优秀青年论坛的角逐,做了题为“Salt Lake Brine: Green and Abundant Catalys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2”的报告,与德国学者2人一起分别获优秀青年论坛奖“Youth Forum Award”。盐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崔琬晶、化学工程专业博士生赵凯宇分别做了分会口头报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此外,海洋学院外籍教师Umarbek Alimov副教授和博士生崔琬晶获第36届国际溶液化学大会“优秀墙报奖”(Poster Award)。
国际化学溶液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ution Chemistry, ICSC)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并在化学领域内具有全球范围内影响力的专业学术会议。国际化学溶液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这是国际溶液化学大会设立近百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同时本届会议也是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成立100周年系列庆典会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