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天津劳模》刊登我中心王正祥教授先进事迹
日期:2020-09-29 | 来源: | 作者: | 阅读次数:

近日,天津市总工会《天津劳模》杂志2020年第3期以《创新育人理念,勇攀科技高峰,建功立业新时代》为题刊登我中心教师王正祥教授先进事迹。

王正祥,天津科技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劳动模范、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庆祝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轻工联科技发明一等奖、中国轻工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2020年王正祥被推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候选人。

一个个闪光的荣誉见证了王正祥多年来在教学科研工作一线的奋斗足迹。他的奋斗历程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劳模的奉献精神与家国情怀。他敢为人先,自觉服务国家发展重大技术创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金砖国家间科技合作与科技外交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国家重大技术发展和金砖国家间科技合作与科技外交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不忘初心守三尺讲台 牢记使命书家国情怀

从事高等教育与教学三十余载,他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将先进理念贯穿于教学科研实践,以大爱滋润莘莘学子的心灵,以言传身教提升学生能力素质,做到与他的人生追求:“做出一两件像样的事情,培养出几个像样的学生”完美统一。

他勇于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多年育人理念凝练为“立德为先,树人为上,培智为真,授技为实”,致力于培养立志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并服从民族根本利益,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与技能兼具国际视野的优秀劳动者和科技创新者。他专注我国科技队伍专业人才培养,总结提出了硕士生培养“扶着走、牵着走、放开走”三步培养方案和博士生培养“练手”和“练心”两个阶段。倡导个性化培养方案,完成“个性张扬”的专业理论与技术传教,亲自讲解、示范每一个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细微到每一个手型和取放动作。

他用心讲好每一堂课,承担了《微生物遗传育种学》《酶工程原理与技术》《生物催化》《发酵食品原理》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曾经有同学分享他的听课经历:“随着授课的展开,从“四大发明”到分子进化回归到基因克隆技术与我国工业革命,在深奥与通俗中来回穿越,激发起我们对科学精神的充分认知。”

他注重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从学习上帮助学生,从生活上关心学生。对来自尼泊尔的一位留学生,王教授不仅自掏腰包为其解决生活困难,更在科研辅导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学生多次表示,王教授对他既像父亲般严厉又像母亲那样温情,在中国天津作为王教授的学生对他是非常难得也将是终生难忘的人生经历。

只争朝夕赶超科技前沿 不负韶华引领技术创新

王正祥在重大淀粉酶品、功能糖关键酶制剂、功能糖规模化制造技术创新与应用、乳酸单体绿色制造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推动实现上述产业“中国智造”并努力为我国可降解塑料产业链发展和“绿水青山”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在多年的科研探索之路上,他深刻认识到突破我国淀粉生物加工产业对国际酶制剂的依赖是腾飞我国农副产品深加工与规模化转化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他通过工业级表达系统创建、酶分子应用属性的定向进化、高产菌种选育和发酵工程技术创新,实现了系列重大淀粉酶品的规模化绿色制造和工业化应用,大幅提升了我国淀粉酶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并显著降低了下游产业用酶成本,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淀粉酶制剂工业的现代化。技术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发明奖一等奖。

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以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己任,全面创新了我国功能糖制造技术体系并实现工业化应用,打破了国际技术壁垒并填补国内空白,显著提升了我国功能糖规模化制造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同时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相关产品在100 余家国内外企业中得到应用,对我国功能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示范与带动作用。技术成果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解决“白色污染”,还我绿水青山。在他的带领下,突破了我国聚乳酸产业的瓶颈技术难题,创建了以“分子开关”为代表的系列工业微生物菌种育种新理论与新方法,创建了具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聚合级D-乳酸和L-乳酸单体生产新菌种及其发酵生产新技术。相关技术已获中国、欧洲和美国发明专利授权,并成功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与万华集团等进行了深度研发合作,首期技术许可费1000万元,成为高校产学研融合的优秀案例。

倾力科技合作增色“金砖”,打造创新团队聚力共赢

作为王正祥劳模工作室的领衔人,他亲自制定团队发展规划,提出工作室 “做学科发展‘引擎’、为学校教书育人‘领航’、成为青年教师‘加油站’和企业技术创新‘助推器’”的发展理念。他精心组织团队成员紧密结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学术研究,不遗余力地为推荐团队成员出国访问参加学术交流,为青年教师成长助力,大家都称他是团队成长进步的“加油站”。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完成国家“863”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平台建设项目1项、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团队成员主编或参编《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等教材及著作。由于业绩突出,王正祥工作室获批天津市教育系统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不仅是对他打造一流科研团队建设的肯定,也为其充分发挥劳模的辐射带动作用提供了重要条件。

在中外合作方面,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金砖国家间科技合作与科技外交工作,实现了中外科技学术和人才培养的合作共赢。在中外学术交流方面,他在系列工业酶制剂的创制与工业化、功能性低聚糖(醇)的工业化和生物可降解材料单体高效生物制造及其工业化等方面积极开展中国-南非和金砖国家间生物技术合作,协助南非方Enzymes Frontier国家团队的建设。

2013年以来,王正祥与南非高校深入互访共计9次35人次,正在实施完成金砖国家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重点项目。参访过程中除了学术研讨外,他还多次作为特邀嘉宾参加非洲生物经济论坛、南非共和国微生物学会年会等并做大会发言。同时,进一步推动我校与南非德班理工大学、俄罗斯生物技术中心等国际合作,促成了1项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的申报与实施。积极搭建我校与南非德班理工大学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平台,成功推荐或接收了双方政府首批选派的“国际杰青”。与南非高校互派研究生进行研究交流,开创了天津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此外,他还为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师生开讲了“‘德’与我的酶制剂研究”、为非洲科技企业开讲了“酶制剂与中国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化”等专题讲座。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分享中国科技发展的经验与成就。

凭着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与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王正祥在我国工业微生物领域奋力前行,硕果累累。他用无悔的青春与热血践行着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的奉献与担当,用坚实有力的行动为高校教育与科研工作者树立了标杆与典范。